首页 应用 游戏 资讯 攻略

利弗莫尔最后怎么输的,杰西利弗莫尔自杀谜团

时间:2023-12-26 关注公众号 来源:网络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利弗莫尔最后怎么输的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杰西利弗莫尔自杀谜团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利弗莫尔最后怎么输的,杰西利弗莫尔自杀谜团

一、杰西利弗莫尔自杀谜团

到1930年的时候,情况发生变化。不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管他的脑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杰西开始有些玩不转了。或许是因为家事的干扰?妻子因为他的不忠,正在闹离婚。或许像一些伟大的体育明星,他们的体育生涯中总有个巅峰,一旦他们走过了,下坡就非常的快了。究竟什么原因,谁知道呢。总之,杰西突然之间变成了进入冬眠状态的昏昏沉沉的大熊了。到1931年底,他财产的半数不见了。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见了。杰西在一些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差不多相同,可是现在,他做这些生意却不灵了。这时候,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卖空的规则作了许多修改。在这以前,那规则是"买方得多留神",而这时已变成"卖方得多留神"了。杰西过去专做卖空生意,新规则对他有了诸多限制,对他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到了1934年,杰西已成为一名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的,疯疯癫癫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他变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头破血流。他成为他以前敌手们鹰嘴啄食的一块肉。这块肉终于被啄食光了。杰西穷困潦倒,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理,杰西欠下的债务达226万美元。而他剩下的钱,只有18.4美元。杰西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进了到处透风的公寓。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没有了,豪华住宅和别墅、游泳池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仆人没有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为了苦度光阴,1940年杰西出版了《怎样做股市生意》一书。但是这本书出得太晚了。在他一帆风顺的年代,这本书肯定会卖得上百万美元。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输家。为出版这本书,他东奔西走,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出这本书实在是一场惨败。杰西像个赌输了的赌徒,有时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厅转转。交易大厅里照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样的大赢家,满面春风得意扬扬,也看到了一些输家满脸沮丧。有的以前被他玩惨了的炒股者,见到他会挖苦他一句:"喂,杰西,你今天又抛了几百万?" 194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房东又来找杰西逼讨房租。他喝下仅剩的半瓶威士忌,从寓所溜了出来。他在大街上转悠着,望着大街上往来穿梭的豪华汽车,望着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望着街边伸手乞讨的乞丐,他长叹一口气说:"他妈的!这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它永远只属于富人。"杰西走进一家大旅馆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留下的遗书写道:"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二、巴菲特为什么不做短线

巴菲特为什么不做短线?绝大部分股市投资者都希望快速成为短线高手,在股市波动中收获短期暴利,快速实现财富增值。但要在投资市场上成为一个短线高手,是很多股民一辈子的梦想。但做短线高手的要求极高的,问题的是你次次做到准确吗?如果你能做到,自然能一夜暴富了,并能赚到很多很多的钱!那么这个股市就是你的银行了!

但,现实中那些想靠短线赚钱的人,最后输得只剩下底裤的人多得是!最后挥泪离去!其实炒股门槛低,但实现炒股致富是最难赚钱的行业了!

投资上不要投机取巧,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哪怕你是短线狙击之王,但这个市场是专治不服的。

你比投机之王哪一个厉害?杰西•利弗莫尔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被公认为世界股票投机史上最伟大的投机者之一。《投机之王回忆录》以其生平为蓝本,借一名化名为拉里•利文斯顿的人物,再现了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投机经历。利弗莫尔14岁时初涉股市,从一名华尔街的无名小卒,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对市场的仔细研判,在股市几经沉浮,最终参透投机之道,在1929年做空股市赚到一亿多美元(那时的美元值钱多了),终成一代投机大王。不过,他以为他能战胜市场,不懂敬畏市场,在大肆做空中亏空资产,最后自杀结束了自己投资生涯!

每个人的能力有天花板,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你需要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力。巴菲特的长处是超级耐心。就好比说你去问一个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你怎么不去参加100米飞人大战?短线操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出手快准狠,才能在市场中赚取利润。手脚稍慢一些就给鳄鱼咬掉了一条腿,你只能断掉一条腿了。但是,短线操作很难做到次次准确,保证长期稳定的盈利。如果巴菲特专做短线,那么投资世界上就少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股神。如果,巴菲特在A股做短线,他和我们这些菜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亏钱,大亏。

短线走势千变万化,难以把握,影响短线走势的因素很多,趋势走得好好地,好股也会突然暴跌了,控盘主力很可能就会改拉升为打压,股价怎么走由庄家来操控。

作为一个技术交易者,学会看图来判断股票的走势。一定要尊重市场的K线图形,市场出现什么样子的图形,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但能否通过K线图形中,判断出第二天的涨或者是跌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无法判断出涨跌,还用K线图形干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谁也无法明确的判断市场的涨跌,所有的预测都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个人也比较同意这种看法,但如果在实战交易中,你永远去追求确定性的100%判断,那么你就永远无法做出操作,因为股市的变化是多端的,100%正确的判断在股市中就是没有的。股市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大概率的选择方向,然后冒着风险进行交易操作,我们不应该过分的担心判断对错,只要明白一点:对了怎么做,错了怎么办,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适应市场的变化,做到顺势而为。

有人会拿徐翔举例子,说明短线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徐翔的发迹史,到底是不是从3万做到几亿私募大佬吗。不过,徐翔被人们是游资的鼻祖,宁波敢死队三个创始人之一,并成为领军人物。但是从媒体披露的一些信息看,徐翔的私募基金确实是做短线的高手,但是他是做庄的高手,他的操作思路是联合上市公司做庄,他在收集筹码要上市公司出黑幕消息,虚报自己亏损,于是,大量散户纷纷割肉离场,以收割散户为目的的,在卖出时出利好消息吸引大量散户的跟风。他研究的应该是怎么搞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呀!对一些道术研究透了,只有达到这样程度才能赚钱啊!应该说,徐翔在股票投资方面是具有天赋的。即这样的老庄股拥有多种优势,散户永远不知他的底牌,而他却知道散户的持仓数量,他需要通过联合做庄等违规违法操作来赚钱,走的是歪门邪道。否则,他就不会坐牢了!

四个人打麻将,三分技术七分手气,稳赚不赔就只有技高一筹的坐庄,精于此道的他能看出其他三人底牌,甚至出千了。散户是没有这个能力,也看不出其中的道道,此其他人也无可奈何;而在股市里,普通散户认为的短线,是买进去等着大资金往上拉涨,拉到几个点就卖出,实现快速盈利,这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请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熊市和平衡市中,因波动太小,标的不好找,所以一般短线客基本没有什么操作机会,聪明的人都远离股市,空仓,自己放假休息了。

实际上,价值投资能持续战胜市场的关键在于股市波动,合理利用价值规律。

巴菲特从师格雷厄姆学到了价值投资的理论和方法,使得巴菲特的眼光、格局更上一层楼,成就他的特殊人生。

巴菲特回忆在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时,他问他的老板:“低估时它最终将升值呢?”格雷厄姆只是耸耸肩,格雷厄姆回答:“一位投资者如何才能确定,当一家股票的价值被市场市场最终总是会这么做的……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格雷厄姆曾将股票市场的波动归为一种神奇的现象。

1929年格雷厄姆参加了一次由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主席威廉·富布莱特问格雷厄姆:“最后一个问题,当您发现了某个特殊的情形并且您仅凭个人思考判断您可以用10美元买入一只股票,而它的价值是30美元于是您买进一些股票。但只有当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们认为它确实值30美元的时候您才能实现您的利润。这个过程是如何产生的是做宣传呢?还是什么别的方式?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种廉价的股票发现自己的价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这一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达到它的价值。”

作为价值投资的先行者,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当寻找一个合理的价位来买卖股票。他甚至认为投资者应当力争在股票价格最低的时候再买入。巴菲特虽然也认为投资者应当耐心等待买入时机但不应当奢求能够在最低点买入。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主张价值投资者应认识到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但巴菲特同时也看重企业其他许多无形的东西,如管理者的素质产品有无大众化的市场企业有无特许权与定价权等。巴菲特强调只有财务报告与企业的其他因素都满足自己的条件时他才可能会考虑买。否则不管企业有多强的盈利能力而它的产品与市场如果不能被理解的话,他还是不会对它感兴趣。一旦巴菲特选择了某只股票而且认为他当前的价格正是非常不错的买入时机,他便不会过多考虑股价是否到了最低点。

他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

事实上,一般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并非建立在它是否看懂了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取决于它对商业的理解能力。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股票和证券与其他商业活动没有太多的区别,衡量企业的一些基本量尺在这里依然有用。

投资者习惯了“旅鼠式”的行动。如果让他们脱离原有的群体,独立独行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就像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在我进入投资领域30多年的亲身经历中还没有发现应用价值投资原则的趋势。看来人性中总是有某种不良成分,它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理解别人的投资理念,而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地应用它。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买入价格上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不仅能降低因为预测失误引起的投资风险,而且在预测基本正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买入成本,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为你生儿育女,使得股票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投资者能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

而真正有实力的长期投资者,像巴菲特这种超重级的大大佬,他们在股市中做的都是做长线,从而钓上大鱼。那些团队也像巴菲特与芒格联手,他们都有自己的团队,内部有各自的分工,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整天盯着大盘,盯着指数和个股。

而是选择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并写出投资分析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同时进行相应市场研判,确定投资标的和介入时机。

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做长线交易,才是股市的真正赢家。巴菲特靠价值投资成为世界股神!

股市如武林各门各派,各派有各派的优势。巴菲特的炒股风格一直都是坚持价值投资,既然巴菲特走的是价值投资之路,说明他对价值投资是很有研究的,结合他自己擅长的地方,使得在投资上有适合自己的杀手锏。

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投资方法。

在中国股市上,只做价值投资纵使不断分红送转股,也许难赚到大钱,就要适当增加一些投机,在高概率之下做投机,要做到“七分投资,三分投机”。任何投资风格做到极致,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投资成绩。关键点就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在自己的能力圈上投资,就是说让自己的投资方法适应于股市的状况和当时的市场,你就能战胜市场,赚到属于你那份的钱了。

巴菲特不做短线太正常了,不仅巴菲特不做短线,就连我身边认识的靠股票投资这行实现改变命运,阶层跃迁的人,没有一个是以做短线做起来的。我从事这个行业13年,投资者也见过一些,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个靠做短线交易发家致富,光耀门楣的人,所有的短线高手都是停留在传说当中,不知道这里有多少讹传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喜欢造神。

有人会拿徐翔举例子,说明短线是可以走通的,徐翔的发迹史,到底是不是从3万做到几亿,无从考证。但是从媒体披露的一些信息看,徐翔的私募基金确实是做短线的高手,但是他是做盘的高手,他的短线是以收割散户为目的的,而普通散户认为的短线,是买进去等着大资金拉涨,实现快速躺赢,这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请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因为有等不了的快速致富思维加持,很多人认为拥有“小钱”的散户和机构以及主力的操作应该不一样,大多数人认为:“资金少就应该搏一搏,要不然什么时候能做大?”正是因为这样的投资观念,仅仅会用对待小钱的态度来对待投资盈利这件事,也许买卖买卖了十年后,这钱还是小钱,甚至会越来越少,但是如果逐渐学会用对待大钱的态度,来对待暂时的小钱,那小钱就可能有大概率机会变成大钱。

做短线只不过是和概率较劲,整天拿不起放不下,整天盯在盘上,每天都在忙着止损止盈,常常止损,利润却总不见奔跑。

短线做的时间长了,人也神经了,所谓的短线操作,可能能让你短期内出现盈利,但是拉长周期来看这种玩法是不可持续的。短线操作对于人的精神,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消耗,没有人能够常年累月维持这样的状态。短线操作对于投资者的心态和健康都早造成严重的伤害,整天处于紧张兮兮的状态,交易时间连个厕所都不敢去,这样的状态时间长了,身体不出问题才怪。

参与短线交易的人,自然是无法研究大势,也无法研究长周期的市场演进规律,这样下去,是很难找到真正的出路的。

短线走势千变万化,难以把握,影响短线走势的因素很多,趋势走得好好地,美股突然暴跌了,主力很可能就会改拉升为打压,调整一到两周,此时做多的你,到底是该买还是该卖?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出现,主力可以直接一字板涨停,也可能高开低走收出大阴线,逼着散户离场,也可能高开,盘中回落,下午封涨停,这样复杂的走势,做短线的朋友你能把握的了吗?

不仅巴菲特先生在做长线投资,我们市场里的主力也都是做长周期投资的,为什么他们在资金,消息和与上市公司关系都比散户强得多的情况下,依然在坚持长期投资,而作为只有几万几十万的散户却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靠一些广为人知的技巧就能实现在市场中的快速致富呢?这是不是有些荒唐。

什么是价值投资?

短线说明你的预判错误,在投资之前没有做好调研,实际观察。而在买入之后急于脱手,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发生了错误。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本书,格雷厄姆就强调了,价值投资实际上就是分析师投资,其主要策略是在投资前做事前调查,获取充分的信息,信息包括行业,也包括企业,有财务报表,也有私人走访,你要对企业人财物,供销存过程全面把握。再进行投资。这种做法对于初期的投资人非常辛苦,一度有人蹲点工厂,数工厂货车数量。也有人去饭店,点算就餐时间就餐人数。最终形成一个体系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不会在大方向上出现错误。比如这个行业的需求一般是清晰的。比如食品行业,金融行业。而这个企业在这个行业中一般不会跑偏。

这就是价值投资。从宏观到行业,再到企业。你都了解了。然后再去股市,像买白菜一样,你要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只是股市里面没有小商小贩,股市里面有两种商贩,一种是中间商,赚差价的做市商,或者坐庄,但是如果你要收购一家企业,做市商可以让你便宜的买到,另一个就是除你意外的其他投资人构成的市场先生。市场先生会犯错误,有时候贵,有时候便宜。你当然要和他讨价还价,你希望买进来的时候足够便宜。如果你买贵了,也就意味着你花了未来的钱,为今天的公司买单。

为什么巴菲特不做短线?

实际上巴菲特也做短线,如果你的短线是上午买下午卖,巴菲特没有这样的投资。但是如果你买进来,几个月后发现自己看错了公司,出现了重大误解。那么做法是马上脱手。对于巴菲特,其真正投资技巧在投资之前。你到之后亡羊补牢,大多数是为时已晚。深思熟虑,才是投资的主要方式。想明白了,不要管市场波动,用批发价拣选低估的股票。

三、华尔街人物故事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经历了美国1929年股灾仍能积累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大投资家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32岁积累了320万元的财富,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巴鲁克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

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1931年11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巴鲁克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也是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说:“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他从不等待最高点或最低点。他在弱市中买,在强市中卖。他提倡早买早卖。”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巴鲁克的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华尔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赚钱的秘诀。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出去了。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人们常常惊异巴鲁克的判断力,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探讨群体的病态心理现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该书是巴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该书目前享有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巴鲁克曾经鼓励、促成了该书在1932年的再版发行,并且为之撰写了一篇序言。巴鲁克称赞这本书为研究自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启示。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岁的时候开始股票交易,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他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四起四落,惊心动魄的战史,以及他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们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Livermore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死时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各方公认的经典投资书籍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认为以Livermore生平为背景的一本书《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投资经典书籍。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好书,投机者往往不屑一顾,反之亦然。

如果只选10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相信《股票作手回忆录》定能入选。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这位隐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使用。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经历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总结概述如下:

(1)赚大钱不是靠个股价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动,也就是说不靠解盘,而靠评估整个市场和市场趋势。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Livermore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情。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确实了解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2)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一定要等到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当市场犹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Livermore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3)操作时一定要追随领头羊,其他股票何去何从用不着考虑。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领头行业和强势行业中的领头股票。领头羊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破阻力区域、率先创造新的最高价格。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记住,今天的领头羊也许不是两年之后的领头羊。正如妇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宝的时尚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股票市场也不断抛弃过去的领头羊,新领头羊取代了旧领头羊的位置。以前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很难成为新的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和商业情况的变化将产生更大预期利润的新的交易机会。

(4)坚决执行止损规则。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损失控制在10%以内。Livermore说,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帐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坚决执行向上的金字塔买入原则。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Livermore说,如果你的头笔交易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就绝不要继续跟时,绝不要摊低亏损的头寸。一定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脑子里。只有当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才继续购买更多的股份。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价符合预计向下走时,才一路加码。Livermore喜欢做空那些价格创新低的股票。

(6)避免购买那些低价的股票。大笔的利润是在大的价格起伏中获得的,它通常不会来自那些低价的股票。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4.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

Gerald M. Loeb于1899年出生于旧金山,1921年开始证券投资,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他发现1929年股市实际上在9月3日就达到了最高点,这比大崩盘开始几乎要早了整整2个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这样描述的:我预见到1929年股市见顶,并及时抛空了股票。我能回忆起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达到最高价位。在那年,我不仅不断变换着手中交易的股票种类,而且股票的数量也在减少。当手中一只只的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我就转向其他表现尚佳的股票。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Gerald M. Loeb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进入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可能与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与投资哲学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资存亡战》里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日趋成型的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说:“形成证券市场形态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心理。”心理状况驱使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又拒绝以10倍及以下PE购买同一只股票。有时,股票的价值持续几年被大众高估,人们一直给出一个比理论估价高出许多的价格。同样,理论上的价格低估往往也会持续多年。无论自己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市场将自己得出股票价值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的结论。

我个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涨与2008年的暴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很难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很难得出股市走势正常的结论。如果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市场走势则显得十分正常了。2006-2007年,股票新开户人数急剧增加,投资者疯狂地购买股票,如果只根据基本面来分析,历史估价模型并不支持过高的价格,投资者就会过早退出市场(赵XX同志在3000点即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就是这样投资者的代表,当然我并不认为赵同志的操作有什么不对)。2008年的下跌趋势形成后,投资者视股票如毒品,疯狂卖出股票,资金连续大规模地从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银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至于大盘跌到历史最低市盈率时,大家似乎仍不愿意入场,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盘最终的底部在哪里。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大众心理。

5.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伟大的赢利记录:68年的投资生涯,没有一年赔过钱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笔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10%的赢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笔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第三条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赚钱”,别人成功的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笔者的感悟:我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制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罗斯

耳熟能详的就不说了

他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可以拿钱去烤火,而在于它们对于这个世界伟大的爱

阅读全文
扫码关注“ 多特资源库
更多更全的软件资源下载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玩家热搜

相关攻略

正在加载中
版权
版权说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电话:13918309914

QQ:1967830372

邮箱:rjfawu@163.com

toast